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瞻远瞩、擘画未来,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列为一个部分,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报告充分反映出党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提振了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信心。
工学院是买球平台传统优势专业学院,其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和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工学院现有4300多名学生,上百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校外企业专家,所开设的十一个本科专业对标了当前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热点,拥有在全国高校应用型专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川省特色专业和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作为集结学校传统优势工科专业的工学院,必须站在新的高度,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规划未来的发展,为实现学校“育一流人才,建百年名校”的宏伟蓝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工学院根据学校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和“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的要求,提出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产教融合、科研、就业等方面,明确追赶和发展目标,奋力提升、超越。
为进一步落实好工学院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工学院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把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学科竞赛、招生就业等各项具体工作中,落实到推动工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聘用,制定教师职业成长规划,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组织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参加各种校际教学交流、培训活动和教学大赛,培育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学术专家、企业工程师和专职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集成电路和通信工程两个省一流建设专业在师资、一流课程和优质教材等教学成果方面,以及实践条件方面的建设力度,为申报国家级一流专业做好准备,同步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积极谋划、部署高级别教学成果奖的各项要素,通过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研究,不断凝练、孵化和积累教学成果,努力培育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四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借助政府、企业资源建立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五是进一步开展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活动,督促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科技项目和科技竞赛指导,积累经验,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六是着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融入各门专业课,精准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主渠道的有效补充,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助力学校思政课程的体系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共同画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最大同心圆。同时,以立项的《集成电路工艺原理》、《通信原理》等多门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和省级课程思政团队——“微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为抓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进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努力将挖掘到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形成蕴含“思政元素”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此外,积极打造一支思政觉悟高、有情怀、有担当的教学功底过硬的教师队伍,着力培养能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丰富教师实践经历和经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讲授水平,全力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的进军号角,展望学校宏伟的远景规划,工学院将勠力同心担使命,踔厉奋发图新篇。同时,工学院将以学校转设为契机,锚定十四五战略规划目标,着力做好高起点转型、高标准建设,把培育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学生高质量就业深造等核心工作推向深入,建立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工科学院,培养政治思想坚定、专业能力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